湖北省地質局第六地質大隊2016年綜合治理(平安建設)宣傳資料
更新時間:2016-10-20 04:10:00 閱讀次數:107
湖北省地質局第六地質大隊
2016年綜合治理(平安建設)宣傳資料
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礎知識
1.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方針
打防結合,預防為主,專群結合,依靠群眾。
2.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基本任務
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部門協調一致,齊抓共管,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運用政治、經濟、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多種手段,整治社會治安,打擊和預防犯罪,全力維護社會穩定,為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3.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主要目標
社會穩定,重大惡性案件和多發性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下降,社會丑惡現象大大減少,治安混亂地區和單位的面貌徹底改觀,治安秩序良好,群眾普遍有安全感。
4.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工作范圍
主要包括:“打擊、防范、教育、管理、建設、改造”六個方面。
5.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原則
(1)誰主管誰負責; (2)屬地管理;
(3)誰經營誰負責; (4)依法進行;
(5)依靠群眾; (6)激勵制約。
6.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機制
(1)領導責任制;
(2)目標管理責任制;
(3)“一票否決權”制。
二、平安創建基本知識
1.什么是平安創建?
平安創建是指通過采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使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社會治安狀況得到好轉或控制,人民群眾得到安居樂業的工作過程。
2.平安創建的工作目標:
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
3.平安創建的工作任務:
一是積極預防和有效化解社會矛盾;二是大力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三是繼續深入推進“嚴打”整治斗爭;四是依法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活動;五是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管理;六是積極維護社會市場秩序;七是進一步加強法制建設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八是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九是切實加強各種預警和應急體系建設;十是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基礎建設。
4.平安創建的工作重點:一是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努力化解不穩定因素,防止發生嚴重危害社會穩定的重大群體性事件;二是實行24小時巡邏防控、義務聯防,視頻監控等措施,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三是預防和控制安全生產事故、交通事故、火災事故、防止發生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重大的責任事故;四是廣泛宣傳法律和治安防范知識,深化開展“法律六進”、“和諧平安家庭”創建活動。
5.公民如何參與“平安創建”活動?
(1)積極做好自身防范,防止受到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的侵害。(2)遵紀守法,不做違法犯罪的事情。(3)向公安機關或基層組織提供、舉報社會治安信息和違法犯罪線索。(4)積極參加治安志愿者隊伍,義務參加巡邏執勤。(5)鄰里相望,互相幫助。
6.什么是社會治安滿意率?
社會治安滿意率,是公眾對社會治安狀況的直接感受和綜合反映,是一種直觀考量公眾對社會治安的承受性和認同性的綜合性指標。
三、“平安家庭”創建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是成長的搖籃,家庭是幸福的港灣.沒有家庭和諧,就沒有整個社會的和諧;沒有家庭平安,就沒有整個社會的安定有序."平安家庭"的標準有:學法懂法、遵紀守法、道德行為良好;家庭和睦、鄰里團結、社會環境和諧;崇尚科學、拒絕邪教、生活方式科學;扶貧濟困、熱心幫教、社會責任感強。
一要做到文明理家講規范,創美德之家.家庭成員和睦相處,實現"零家庭暴力",妥善處理鄰里、親朋之間的關系,善待他人,友好相處;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二要崇尚科學守公德,創文明之家崇尚科學,反對邪教和迷信;崇尚文明,遵守法規和公德,打擊邪教,遠離毒品。
三要自我防范重安全,創安全之家.熟知防火、防盜、防搶、防爆、防交通事故等各類防范知識,增強防范意識,加強防范措施;教育兒童日常衛生知識,避免衛生、食品安全隱患。
四要依法維權不纏訪,創明理之家.依照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遇疑難糾紛,通過法律咨詢和法律渠道,依法處理.公民如需獲取法律援助,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案件的類型符合法律援助事項范圍;二是符合經濟困難的條件.
四、“平安交通”常識部分
(一)行人須知:
1、行人不準在車行道上追逐、猛跑,不準在車輛臨近時突然猛拐橫穿,不準使用旱冰鞋代步;
2、不準在道路上追車,不準強行攔車或拋物擊車;
3、在設有交通隔離設施的路段,過街時應當經人行橫道或過街設施通過;
4、中小學生放學在道路上列隊通行時,每橫列的同學不得超過兩名;
5、三色信號燈的黃燈光閃爍時,所有行人要趕緊通過或準備停止通過.
(二)乘車須知:
1、機動車在行駛中不準將身體的任何部位伸出窗外;
2、乘車時,不準站立,不準在車內吃東西,不準往車外拋灑物品;
3、不強行上下車,做到先下后上,候車要排隊,按秩序上車;下車后要等車輛開走后再行走,如要穿越馬路,一定要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穿行;
4、明知他人喝酒,須堅決阻止其駕車.
(三)駕車須知:
1、經常做好車輛保養,不開帶病車;
2、嚴禁酒后駕車,駕車時禁止撥打接聽電話;
3、系好安全帶,研究表明,在發生意外時,佩戴安全帶可挽救40%以上的生命;
4、切勿超速駕駛,平安才是回家最近的路;
5、切勿疲勞駕駛,連續駕駛機動車超過4小時必須停車休息20分鐘以上.
五、消防安全常識部分
1.家庭發生火災,要選擇以下逃生方法:
⑴選擇最近的逃生出口;
⑵逃離火場的路線上遇有濃煙烈火時,必須把自己的衣服淋濕;再找一塊濕毛巾捂住口鼻,以起到隔熱慮毒的作用;
⑶在有濃煙的情況下,采用彎腰低姿勢撤離,視線不清時,手摸墻壁徐徐撤離;
⑷樓道內煙霧過濃,無法沖出時,應利用窗戶陽臺逃生,拴上安全繩或床單逃生;
⑸上述情況不具備時,不能盲目跳樓應等待救援。
2.發現火災后,應及時、準確地報告火警, 撥打火警電話119,報告火警時,應講清起火單位的名稱和地址、燃燒物性質和火勢情況、有無被困人員、有無爆炸和毒氣泄漏、報警人的姓名和電話號碼,并說出起火部位及附近有無明顯的標志,然后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車.夜晚被火圍困時,應當用手電筒發光呼救、敲擊金屬物品等發出大的響聲。通用的火災報警電話是119。
3.不攜帶危險品進入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安全生產法》所指的危險品包括易燃易爆物品、放射性物品、危險化學品.
4.正確使用電器設備,不亂接電源線,不超負荷用電,及時更換老化電器設備和線路,外出時要關閉電源開關.電閘保險盒上的保險絲熔斷后,不能用銅絲或鐵絲替代.
5.正確使用、經常檢查燃氣設施和用具.檢查燃氣用具是否漏氣時,通常采用涂抹肥皂水來尋找漏氣點.燒飯時油鍋起火,應立即蓋上鍋蓋滅火,切勿往油鍋倒水.
6.教育兒童不玩火,將打火機和火柴放在兒童拿不到的地方.外出離家前,應關閉電源、燃氣、水源.
7.中小學生在郊外游泳必須有家長帶領,不得在不知水情、地方偏僻的小河、池塘游泳,下水前做好熱身運動.
8.在缺水和缺食物中,水比食物更重要。
六、信訪常識
(一)信訪是指:
《信訪條例》第2條規定:信訪條例所稱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采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依法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的活動。
(二)信訪人是指:
根據《信訪條例》第2條第2款的規定,采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稱信訪人。
(三)信訪工作應當遵循的原則:
《信訪條例》第4條規定,信訪工作應當在各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四)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一般應當采用什么形式?載明哪些內容?
《信訪條例》第17條規定,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一般應當采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等書面形式;信訪人提出投訴請求的,還應當載明信訪人的姓名(名稱)、住址和請求、事實、理由。
(五)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不得有哪些行為:
1、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
2、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
3、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4、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
5、煽動、串聯、威脅、以財物誘使、幕后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
6、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六)打擊報復信訪人的應當如何處理:
《信訪條例》第46條規定,打擊報復信訪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七)信訪人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的,應當如何處理:
《信訪條例》第48條規定,信訪人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七、反邪教常識
(一)邪教是指:
⑴打著宗教、科學的幌子編造歪理邪說;⑵神化邪教頭子,進行精神控制;⑶建立地下組織,進行非法活動;⑷不擇手段地騙斂錢財;⑸反對政府,仇視社會;⑹宣揚“末日來臨”。
(二)邪教的危害主要有:
⑴破壞家庭;⑵騙取錢財;⑶破壞生產;⑷奸淫婦女;⑸殘害生命;⑹毒害青少年;⑺煽動鬧事,擾亂社會秩序;⑻危害農村基層政權。
(三)邪教騙人的方法主要有:
⑴打著宗教或氣功的幌子蒙騙人;⑵用治病、免災誘惑人;⑶用各種把戲嚇唬人;⑷套近乎拉擾人;⑸小恩小惠收買人;⑹用暴力手段脅迫人。
(四)我們黨和政府對處理邪教問題的基本政策是:
對絕大多數受騙上當的群眾,要千方百計地團結、教育、挽救他們;對極少數邪教頭目和骨干,要依法嚴厲打擊。
(五)防范和處理邪教問題工作中的“四個納入”?
納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中;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重要工作;納入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之中。
八、國家安全常識
1.什么是國家安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一章第二條規定: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于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
2.國家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為了體現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從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11個領域對國家安全任務進行了明確。
3.維護國家安全的核心是什么?
維護國家安全的核心是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其他重大利益的安全,包括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及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的安全。
4.為什么把4月15日定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為提升全社會的國家安全意識,《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將每年4月15日定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規定,國家加強國家安全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公務員教育培訓體系,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
5.維護資源能源安全的任務是什么?
根據《國家安全法》第21條規定,國家合理利用和保護資源能源,有效管控戰略資源能源的開發,加強戰略資源能源儲備,完善資源能源運輸戰略通道建設和安全保護措施,加強國際資源能源合作,全面提升應急保障能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資源能源持續、可靠和有效供給。
6.維護網絡信息安全的任務是什么?
根據《國家安全法》第25條規定,國家建設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提升網絡與信息安全保護能力,加強網絡和信息技術的創新研究和開發應用,實現網絡和信息核心技術、關鍵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信息系統及數據的安全可控;加強網絡管理,防范、制止和依法懲治網絡攻擊、網絡入侵、網絡竊密、散布違法有害信息等網絡違法犯罪行為,維護國家網絡空間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7.公民和組織應當履行哪些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
根據《國家安全法》第77條規定,公民和組織應當履行下列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一是遵守憲法、法律法規關于國家安全的有關規定;二是及時報告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線索;三是如實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證據;四是為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條件或者其他協助;五是向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和有關軍事機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協助;六是保守所知悉的國家秘密;七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八是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有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不得向危害國家安全的個人或者組織提供任何資助或者協助。
同時,根據《國家安全法》第78條規定,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應當對本單位的人員進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教育,動員、組織本單位的人員防范、制止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根據第79條規定,企業事業組織根據國家安全工作的要求,應當配合有關部門采取相關安全措施。
8.什么是國家秘密?國家秘密事項包括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二條規定:國家秘密是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一定范圍的人員知悉的事項。
《保密法》第八條規定:國家秘密包括符合本法第二條規定的下列秘密事項:①國家事務的重大決策中的秘密事項;②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活動中的秘密事項;③外交和外事活動中的秘密事項以及對外承擔保密義務的事項;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秘密事項;⑤科學技術中的秘密事項;⑥維護國家安全活動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項;⑦其他經國家保密工作部門確定應當保守的國家秘密事項。
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保密法》對泄露國家秘密的法律責任是怎樣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保密法》第三十一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故意或者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本法規定,泄露國家秘密,不夠刑事處罰的,可以酌情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二條規定: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九、國家網絡安全
1. 今年上半年,經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同意,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共青團中央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方案》。方案明確明確從今年開始,網絡安全宣傳周于每年9月第三周在全國各省區市統一舉行。
2. 2016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9月19日至25日)在武漢舉行,
今年網絡安全宣傳周的主題是“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
十、公民道德建設基本常識
1.公民道德
是一個國家所有公民都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規范的總和。
2.公民20字基本道德規范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3.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護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其內容是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要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4.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公民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其內容是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并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
5.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包括關于家庭的道德觀念、道德規范和道德品質,要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鼓勵人們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
6.公民道德宣傳日
中央文明委決定,從2003年起把每年的9月20日定為“公民道德宣傳日”。
7.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主要有尊老愛幼、見義勇為、扶貧濟困、助人為樂、勤勞節儉。
8.親友鄰里關系中的道德要求
第一,要發揚助人為樂的精神。第二,要以禮相待,克已謙讓,和睦相處。第三,要遵守公共樓院的生活衛生秩序,講求居住環境的優美。
湖北省地質局第六地質大隊辦公室宣
2016年10月